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18 17:25:38
《民法典》第146条第1款规定,虚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虚假意思表示可分为通谋虚伪表示和单独虚伪表示,而《民法典》仅规定了通谋虚伪表示。通谋虚伪表示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并非真意。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分为两层,即外部的表面行为无效,而存在隐藏行为的效力依法处理。法律分析;《民法典》第146条第1款,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虚假意思表示又称虚伪表示。可分为通谋虚伪表示和单独虚伪表示。在《民法典》中仅规定了通谋虚伪表示。通谋虚伪表示,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并非真意,通谋作出与真意不一致的意思表示。单独虚伪表示,又称为真意保留。表意人故意隐匿其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表示。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分为两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