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26 23:23:46
黄帝时期,即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秦汉时期已有七孔竹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而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只笛,与曾侯乙墓笛(篪)的吹孔位置极其相似。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现代的笛已十分相像。汉晋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笛,七孔,竹筩也”。汉服与笛子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