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27 23:20:50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法律明确规定了监护人的确定顺序。首先,配偶可以担任监护人;其次,父母或成年子女;再者,其他近亲属;然后,是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前提是他们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且得到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认可。如果对监护人的指定存在争议,那么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会负责在近亲属中进行指定。如果对指定结果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即提起诉讼,最终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如果没有法定监护人,那么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将承担监护职责。这些监护人有责任确保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特别是在涉及婚姻等重大决定时,监护人需要确保精神病人的行为符合其自身利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