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21 17:35:34
首先,这一机制应包括严格的准入标准。集中用餐单位应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查,确保其具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合法资质,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评价,对承包企业的服务质量、菜品质量、卫生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从源头上保证食堂服务的高标准。其次,建立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集中用餐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小组,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现场检查,重点检查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关键环节,确保食品安全。此外,还可以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等方式,增强食堂操作的透明度,便于实时监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