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30 00:16:58
中国早在汉代已有轮作的记载,旱地多采用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绿肥作物轮换,稻田则实行水稻与旱作物轮换。欧洲在中世纪后发展出三圃式轮作,19世纪J.V.李比希提出矿质营养学说,认为轮作可以均衡利用土壤营养。20世纪前期B.P.威廉斯提出草田轮作制,不断恢复和提高地力,增加作物和牧草产量。轮作根据方式不同,分为定区轮作和非定区轮作,主要作物群应占轮作区的1/3以上,常见的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等。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中国早在西汉已有瓜豆间作的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来,间作面积迅速扩大,包括高矮杆作物间作和不同作物种类间作,如玉米与豆类作物间作,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各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