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30 00:12:27
吊脚楼的形成,既源于历史,也源于自然。建筑学家指出,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的创新。这种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苗族的建筑文化,在环太湖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吊脚楼的设计充满了苗族的艺术元素,为苗族人民的艰苦生活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修建吊脚楼时,必须将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约6尺多,面积约为100平方米。上下两层之间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保坎。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