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30 23:52:48
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首先,须考量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引发了交通事故,此评价不仅要参考其陈述,更需根据事故发生时的具体环境和行为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等客观角度判断其是否知情。如行为人对已造成交通事故毫不知情便驾车离去,则因其缺乏主观认知,不应视为交通肇事逃逸。其次,需审查行为人是否有规避法律追责的主观意图,包括刑事、民事及行政法律责任。最后,需观察行为人是否实际采取了逃离现场的行动。仅限于交通事故发生后至接受事故处理机构首次处理前这段期间的逃跑行为方可构成逃逸。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逃离事故现场,随后因良心发现返回现场接受处理,或逃离不久即被拦截、逮捕,均不影响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成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