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8 21:42:38
鸮形玉饰的出现,与红山文化的内涵相结合,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在辽宁西部的阜新胡头沟一座红山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鸮形玉饰,此后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辽宁牛河梁等地也有此类玉饰的发现。尤其是牛河梁M14出土的玉饰因其精美而震惊学界。自80年代起,随着红山文化考古的进展,这类玉饰在多个红山文化遗址被发现。这些玉器的造型奇特,纹饰风格独特,充满神秘色彩,学界通常称其为勾云形玉佩。学者们根据其外观将其分为勾型和齿型两大类,而辽宁牛河梁27号墓出土的是已知最大的齿型玉佩。目前我们所见的各种造型,大多是基于这两种类型的变异。这反映了红山文化研究中玉器的发展趋势。目前,除了红山文化分布区,其他地区尚未发现此类鸮形玉饰的出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