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4 11:02:37
根据Jef Verscheren的观点,顺应性为语言现象的语用描述与解释提供了四个视角。首先是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它们界定了顺应的范围。其次是动态顺应,它揭示了顺应的动态特性。最后是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这一视角涉及到了顺应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于国栋则结合中文的特点,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他认为,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应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这意味着,在不同的情境下,交际者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交流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顺应论强调,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非静态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结构和心理因素进行灵活调整。这种理论不仅适用于英文,也适用于中文等其他语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