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6 16:32:01
一、作用特点与临床评价。1.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甲氧氯普胺;- 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具有中枢性止吐作用。- 选择性差,可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提高疗效并减轻毒副作用。2.5-HT3受体阻断剂。- 昂丹司琼、格雷司琼、托烷司琼。- 通过拮抗5-HT3受体,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5-HT与受体的结合,达到止吐效果。- 具有高效选择性,不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和神经抑制症状。- 与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疗效。3.神经激肽-1(NK-1)受体阻断剂。- 阿瑞吡坦(唯一)。- P物质在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具有致吐作用,与NK-1受体的亲和力最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