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7 18:40:33
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贾宝玉也曾感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这里,“蠢才”是对那些做事不周全、缺乏远见的人的一种讥讽。而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中,作者通过讽刺的方式,指出社会上因为出现了一些骗子和蠢材,导致了不良的社会现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诸如曹禺的《王昭君》第一幕中,姜夫人也使用了“蠢才”这一词汇,来表达她对某些人的不满和失望:“蠢材呀,蠢材。皇帝有后宫三千人,难道不要一个一个地轮吗?”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姜夫人对某些人行为的不满,也透露出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