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0-05 12:42:14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兴盛。战火纷飞、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往往是宗教滋生的温床。人们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便需要有宗教来聊以寄托。佛教这种宣扬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精神,尤其适合这种战乱社会状况。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