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常识 - 正文

古人不喜欢端午节出生的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0-04-08 11:48:24
导读古人不喜欢端午节出生的孩子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是端午节,有关端午的本意,论者见仁见智,但亦多以讹传讹或牵强附会的。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端午节的本意应该是古人禳灾祛邪之俗,这与古时的巫傩风俗相关联。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中的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在古代,端午节是古人禳灾祛邪的日子。他们认为,农历五月五日是一年中恶月中的恶日。也就是说,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毒气最大的日子。在很多人看来

今天是端午节,有关端午的本意,论者见仁见智,但亦多以讹传讹或牵强附会的。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端午节的本意应该是古人禳灾祛邪之俗,这与古时的巫傩风俗相关联。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中的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

在古代,端午节是古人禳灾祛邪的日子。他们认为,农历五月五日是一年中恶月中的恶日。也就是说,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毒气最大的日子。在很多人看来,在端午节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他们认为端午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所以常常会舍弃这个孩子,或者将他们的生日另改日期,不用原来的生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也称端五,虽然名称不同

端午节的本意应该是古人禳灾祛邪之俗,这与古时的巫傩风俗相关联。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中的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就连此日出生的孩子,也可能会克父母,故或弃而不养,或另改出生日,其中最典型的便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驱赶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虫,俗称驱五毒。端午节这天人们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 古时候,端

《史记·孟尝君列传》有载:时任齐国宰相田婴起初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曾生一男婴名文,这田文正巧是五月初日出生的。田婴告诉小妾说:“不准养活他。”意思自然是要将田文遗弃。但田文的生母实在难下狠心,便在别处租间房子偷偷把他养活了。待田文后,其母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见后火冒三丈地对自己的小妾吼道:“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掉,你竟敢把他养活着,这是为何?”?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

机敏的田文叩头大拜后反问道:“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却是何故?”田婴答曰:“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后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自己的父母。”田文反问:“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哑口无言。后来,经田文的进一步劝说,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并最终继承田婴的爵位,这便是历史上食客三千的孟尝君。?

在古代,五月又有恶月、毒月、修善月之称,早在战国时代,五月初五就被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五月被人们厌恶和忌讳。为避免触犯禁忌,逢凶化吉,人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围绕端午节开展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活动。 据记载,南齐人宗测在每年五月初

《宋书·王镇恶传》有载,东晋有一个名将,名字叫做王镇恶,他就因为因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家人认为有这样端午节生的孩子是非常不吉利的。于是他们打算将他从族谱中除名,幸亏得到了他祖父的阻拦,王镇恶才能够改了名字活下来。

端午”二字,原为“端五”,“端”为初也,“端五”即初五,五为阳数,故而称“端午节” 射粉团, “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射粉团,这是一种唐代宫廷比较盛行的游戏。粉团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

这种事情并不只是一两件,根据《癸辛杂识》中的记载,宋微宗也是生于非常不吉利的五月初五,后来他将自己的生日变成有趣的“公日”,即将五月初五改成十月初十,并且非常隆重的把这天定为“天宁节”。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过吃粽子、戴香包、品咸蛋等等。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的说法很多,由于历史悠久的原因已无从考究确切的来历,主要有以下四种传说

《西京杂记》中说,王凤也是生于五月初五,他一出生,其父便认为他自带坑人功效。于是便打算不抚养他了,因为他觉得王凤要不伤害到自己,要么伤害到父母。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孩子,最后居然有那么大的成就。

端午节的古代习俗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舰避疫为主要原则。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古人十分忌讳养育端午日出生孩子,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根源在于古代先民将猛兽毒虫活跃得势的农历五月,视为妖魔鬼怪盛行的恶月。《吕氏春秋》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生死分;君子斋戒,处必 掩身,欲静无躁,止声色……”而尤以“重五”——五月初五,这种阴邪之气为至极。于是,人们便用龙舟遣灾送瘟,挂艾草驱毒虫,佩符辟邪,浴草汤喝苦水,夫妻禁房事,如此等等,祈求消灾避祸。其中的龙舟,后又演变为迎魂之舟。?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较为隆重,千百年形成的习俗各种各样,较为普遍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不舍爱国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都以划龙舟表示纪念。借划龙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端午的习俗的原因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较为隆重,千百年形成的习俗各种各样,较为普遍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不舍爱国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都以划龙舟表示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以免鱼吞吃屈原的驱体。

其实 ,“龙舟竞渡”始于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国。在急鼓声中划动龙形独木舟,既娱神、又乐人,是祭仪中宗教性、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外,各地民众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如: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民主*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并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时任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在香港,也赛龙舟。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国人的又一传统习俗。相传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百姓还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抛入江中,意在让鱼龙虾蟹吃饱,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因恐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岳阳风土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种琳琅满目。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插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人们将艾叶悬于厅堂,藉以僻邪驱瘴;用菖蒲插于门榻,用来驱魔法鬼。还把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e69da5e6ba907a6431333330336336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古人悬艾叶、插菖蒲,有防病的意识和目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这一天,人们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祛浊除腐,杀菌防病。

请问您是端午节出生的吗,传说会克父母真的吗?

如果不孝顺

不管你什么时候出生都会克父母

哪个不是端午节的节日风俗?为什么?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861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食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饮雄黄酒:

  说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个“王”字,以求百鬼畏惧,孩子得以长命百岁。

  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用则有害,必须慎用。但是,雄黄酒仍是端午节的重要象征之一,有所缺失不免遗憾。那么,让我们把“雄”字去掉,备上一壶上好的黄酒代替吧。

  游百病: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挂长命缕:

  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

端午节的寓意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二拴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因此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

后来端午节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浓烈的悲壮色彩和“祭祀”风俗。其实,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纪念日。当年吴王夫差罔顾辅臣伍子胥谏言,反而听信奸臣挑唆,赐其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其尸体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为民众在这天必须追思的冤魂。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一,除粽子外,吃“五黄”、吃“五毒饼”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俗。

在江浙一带,人们把*食物,即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混在一起吃,认为可以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饼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制成。吃五毒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伤害人。

二,佩香囊拴五色线防疫去邪。

端午节佩带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香囊内装有具有挥发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e68a84e8a2ad7a6431333431346433、辛夷、丁香等中草药,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带还常放在床前及枕边。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三,“插五端”以辟不祥。

“插五端”,即在门窗上插挂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辟不祥。

四,“游百病”一年吉利。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端午节民间习俗盘点: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有关端午节的“*”: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吗?

端午节这天,古人在日出前为孩子们系五彩丝,俗称五色丝,代表意义是( )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262356661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后人也称“续命缕”。据此,即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 传统之俗,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水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是什么原因? 尤文图斯被称作“老妇人”的原因是什么? 下半旗是指降到什么位置 女子戴耳环的习惯的由来 被称为世界最大水果的是什么水果? 足球是黑白两色的原因是什么? 佛教把死亡称为“圆寂”而道教称为“羽化”的原因是什么? 冬瓜、西瓜和南瓜的名称的由来 男子丧妻后再娶称为“续弦”的原因是什么? 披风和斗篷的区别是什么?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的故事 皇马叫做银河战舰是因为什么呢? 娱乐圈新闻被称为“八卦”的原因是什么呢? 英格兰被叫做三喵军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丈夫一词的由来 水壶底部多是波纹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保鲜膜贴不住金属容器是因为什么呢? 强力胶粘不住装它们的容器是因为什么? 是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放入冰箱冷藏室呢? 冰激凌的发明国家是中国嘛? 中国古代存在女医生嘛? 世界杯是英格兰不是英国的原因是什么? 古时候的皇帝被叫做“九五之尊”的原因是什么? 七尺男儿所代表的的身高是多高? 影视剧为什么强调“纯属虚构”? 顺口溜式的诗被称为“打油诗”是什么原因? 味精的度数是什么意思? 帽子戏法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正派的人被称为“正经人的原因是什么”? 调鸡尾酒猛烈摇晃的原因是什么? 用“小蛮腰”形容女子细腰的原因是什么? 荷兰队被称为橙衣军团的原因是什么? 山珍之首是什么动物 关于跌份儿一词的由来你们知道多少? 祷告中的“阿门”代表了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饺子的由来吗? 原地打转后站不稳的原因是什么? 清洁剂的清洁能力跟泡沫的多少有关吗? 球类运动中球速最快的是什么运动? 南非足球队被叫做小伙子的原因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