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 - 正文

汉武帝的功绩有哪些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0-03-16 20:05:34
导读汉武帝的功绩有哪些,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从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汉武帝,名刘彻,可以说是西汉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汉武帝13岁继位,在他继位的时候已经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家有了非常稳定的基础,能够让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从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的、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在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

汉武帝,名刘彻,可以说是西汉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汉武帝13岁继位,在他继位的时候已经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家有了非常稳定的基础,能够让汉武帝有一定的作为。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上推行推恩令以及酎金夺爵,解决了诸侯王与臣子结党营私的问题。在经济上他任用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以及算缗告缗等措施,打击囤货盈利的商人,振兴农业。而在文化领域上,它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统一。在军事领域汉武帝曾经三次远征匈奴,并且最终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生功绩斐然。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

当然他也有缺点,在他的晚年沉迷于长生之术,曾经掀起了三次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指的就是利用诅咒去陷害他人,他猜忌太子为了登上皇位,就曾经利用巫蛊之术陷害于己。于是在他的猜忌之下,太子刘据不得不起兵作乱最终战死,而他得知之后悔之晚矣。汉武帝晚年由于沉迷酒色,加之天下灾害频仍,因此百姓有些不满。面临汹汹的情况,他下发了轮台罪己诏,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到了天下人的谅解。

秦始皇功绩: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主要表现在统一六国上。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称皇帝,废分封,行县置,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官制。 3.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

在汉武帝执政期间,他曾经派遣使者远通西域,打开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另外在他即位三年之后创立了年号,正式自此始开始有了帝王年号。总体来说汉武帝的一生功大于过,它的功也取决于之前文景之治的深厚积累,而他的过则是在他的穷兵黩武之下,汉朝的辉煌之下也隐藏了许多的隐患,这就是汉武帝的一生。

历史功绩: 1、汉武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杰出的君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他还开辟了广大疆域,奠定了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版图的基矗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因素依然存在,边境匈奴袭扰不断,而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经济上采纳桑弘羊的主张,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解除了匈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秦始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汉武帝的功绩都有什么?

武帝即位不久,就着手准备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元朔二年,卫青击败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置朔方郡、五原郡,并从内地移民10万到那里定居。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获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攻至祁连山。汉政府在河西地区,先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匈奴经过汉军几次打击,*远徙漠北,此后再无力进行严重*扰。为了对匈奴发动攻势,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常联系。对闽越、东瓯和南越的少数族政权,武帝利用其内部矛盾,分别加以征服,置于汉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与此同时,又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汉武帝还派兵从海陆两道攻入朝鲜,设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由于对边境各族用兵,使得国家长期积累的财富趋于枯竭,许多富商大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武帝除了卖武功爵和募民入粟入奴婢拜官以增加收入外,又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经济统制措施,并法定货币官铸,府库岁入因而大大充实。他颁布算缗、告缗令,以打击积货逐利的商贾。武帝又着力治理黄河,使其几十年不再为患。由于武帝的重视,各地的水利事业也有比较大的发展,关中地区的漕渠、龙首渠、六辅渠和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对促进农业生产都起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功绩: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盐铁官营,币制改革,设置刺史 ,独尊儒术,建立年号,首开丝路 ,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并朝鲜。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举措亦影响深远。

汉武帝的所有功劳

  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西汉是强盛的一代,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更使它登上了鼎盛高峰。他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他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雄才大略,因此受到了历代史学家对他的充分认可和赞叹。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清人赵翼在书中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当代伟人毛泽东亦非常欣赏汉武帝,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总而言之“他所开创的局面后人无法继续”。前人的评价已充分肯定了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业绩。然而,正如美国学者享德里克•房龙所说:“对任何一件历史问题都不可能有确定的答案,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奋斗。”本人在此将竭尽驽钝,对汉武帝功绩略述一二。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一、在国家治理方面他顺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制度,调整经济政策确立主流统治思想,促使封建制度基本成熟和定型。

  首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消除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强化中央集权,保证*统一。汉初高祖比较周与秦的制度,认为秦亡是因用郡县之治。因而分封同姓为王,并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随着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分封的弊端便日益严重化。诸王在封国内有权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经济大权。他们“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样在中央的统一治理与地方的高度独立形成尖锐的矛盾,不仅削弱国家的整体实力,还存在战乱和*的危机。文帝时经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景帝时,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针对当时的*危机,提出了严厉的“消藩”主张,认为诸王“消之亦反,不消亦反。消之,其反亟,祸小。不消,反迟,祸大”,最后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和最终的平叛,是西汉王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虽然中央免除了地方王国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但王国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很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削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汉武帝在政时期所面临的迫切的*问题。鉴于前朝的教训,为进一步削减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积极措施:〔一〕 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实行的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的政策,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汉武帝以诸侯王和列侯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削夺了一大批爵位,又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更进一步*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活动。此以后,“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汉武帝通过对诸侯王的一系列削权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二〕面对国家广阔的疆域,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置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三〕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其措施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由于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他们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干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先后几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通过迁徙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完善官吏选拔制度,举“贤良”任“能人”对封建社会的合理任官制度影响重大。汉初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随着军功地主的没落和“任子”、“赀选”的难以选到真正的人才。武帝即位后,求才若渴,因此继文帝的“贤良”、“孝廉”选官方式,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察举制度;另外还采用“征召”之制、“公车上书”之制和选用博士*。汉武帝还推广在郡县兴立地方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有目的地培养国家有用人才。汉武帝对察举制的加强和完善,是对汉代吏制“资选”和“任子”制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社会的下层有抱负的贫寒人士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也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察举制度开启了其后历代封建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汉武帝的吏制改革对我国封建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第三,改革经济管理,加强中央统一调配,增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的统一。盐铁官营。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这样经济大权旁落地方,致使大盐铁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而此时的汉武帝听从了孔仅、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中央。汉武帝当时施行的盐铁官营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盐铁官营专卖作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它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汉武帝时期庞大的军费之需,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同时,盐铁官营专卖又防止了豪强富商垄断盐铁生产,操纵市场,抑制了豪强兼并势力的扩张,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保证。另外,盐铁官营专卖可以防止贵族诸侯借此扩大经济力量和中央对抗。

  〔一〕均输平准。均输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去各地郡国,对上缴朝廷的货物沿途出卖,买回朝廷所需货物;平准是在朝廷设平准官统一管理由各地运往朝廷的货物,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求得物价平稳。这样由朝廷直接对物价与货物进行统一调控,使商人无从投机取巧,这样“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二〕算缗与告缗。这些经济措施则是针对商人的、高利贷的强硬经济手段,主要是加重对他们的财产税征收。并对陈报不实者,鼓励告发,使“中家以上大氐(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这些经济措施虽然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摧残作用,尤其是对当时商品经济的打击更为严重。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西汉朝廷严重的财政危机。

  〔三〕币制改革。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变革中,还有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就是对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币制的统一。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次年,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成色都有保证,使币制得到长时期的稳定。币制的统一对国家的货币流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确立主流统治思想,统一意识形态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面对维护*的统一,究竟采用何种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无一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治可一而法制可明,民知所从矣。”而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则重视下对上的服从、忠诚、尊重,有利于说教人们服从国家的意志,把人们的意志统一于封建国家意志之中,牢固的控制人们。纵然它不可避免的发展为束缚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头脑的弊端,但儒学居于独尊的地位,成为汉代以及后来两千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并为巩固国家统一,传播封建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虽几经战乱,但发展至今依然是一个统一大国,这与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意识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一“大一统”观念则始于汉武帝时代。

  二、武帝在内政统一稳定的同时,大力开拓疆界,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弘扬汉朝文明。

  首先,对匈奴的征战。至武帝时期,为显示汉王朝的强大和威严,为了边疆地区人民的安居乐业,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其间大大小小战役十余次。其中前127、前121、前119年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奴的征伐,卓有成效。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率兵出云中,收复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大获全胜,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汉武帝置河西四郡,此后,“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其后,匈奴又不断南扰为彻底击溃匈奴,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0万大军,分别从定襄、代郡深入匈奴境内,大败匈奴,基本上消灭了匈奴的军事主力。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至此,不但陇西、北地、河西一带荡清了匈奴之寇,而且这几次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打开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也使汉初以来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基本解除,内地和边郡的交往大大加强,边郡地区的经济、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其次,汉武帝时期,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开发,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当地设立中央直属的行政机构,曾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地区,在那“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汉灭南越后,将其故地分设为九郡,元封二年(前119年)发兵至滇,降滇王,以其地为益州郡。此后西南大部分地区都在汉的直接管辖之下。汉武帝加强对我国西南夷、南越、闽越的经略,奋力拓展中国在东南、西南、东北的疆域,巩固、强化了汉政权在边疆的军事防务,同时,也推进了东南、西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武帝时期是汉代边疆地区和内地联系大发展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规模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

  再次,同其他外民族的交流。汉帝国到武帝时,国力强盛,如日中天,其文明程度居世界前列。因此,武帝时采取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的发展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他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后来又数次派出使者。他们到达了中亚和西亚诸古国,如: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等。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见发达,除交往活动外,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汉与中亚各国的密切往来。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以便各国使节和商人往来。据《史纪•大宛列传》记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互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对西域的沟通交流,开启了西域各国与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派人到长安,中西交流日盛,从此以后,汉的先进的铸铁、凿井、丝织品以及农业先进生产技术西传中亚诸国,西域的各种物产和文化也沿着丝绸之路输入中国,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此外,汉朝还与朝鲜、越南、印度、缅甸、日本等东亚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汉朝当时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初期的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不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从建立到巩固、统一、发展的历程。他是那个光辉灿烂时代的总代表,其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使其领导汉帝国的人民和官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他雄心勃勃,既建设、巩固内政,又开拓疆土,奠定了祖国疆域基础。同时,他打通了中原与周边广大地区的联系,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促进中西文明的共同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起了推动作用。虽然他难免有帝王“好大喜功”、“居功自傲”、“奢侈享受”的弊病,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他足以被视为有功于历史的杰出帝王。

汉武帝功绩有哪些?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因素依然存在,边境匈奴袭扰不断,而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经济上采纳桑弘羊的主张,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解除了匈奴的威胁,统一今两广一带,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地域独立,而且*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汉武帝在嵩山拜谒了诞生夏启的启母石后,率众登上了嵩山东麓的一座山峰,此时吏卒皆闻大山"呼万岁者三"。于是吏卒皆恭维武帝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陛下。”

闻此,汉武帝大悦,于是封所登之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山下建“万岁观”。同时,下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嵩山的“太室祠”,并划嵩山下三百户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管祭祀岳神之事。

陵墓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兴平市东北原上,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嵕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武帝

标签: 宜昌 吉利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赵高为什么死 平安夜具体是几月几号 圣诞节具体是几月几日 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几月几日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 建党节具体是几月几日 梁启超是什么人 节的来源是什么 建军节具体是几月几日 国庆节具体是几月几日 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 高考报名条件是什么 主治医师报考条件是什么 经济师报名有什么条件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律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是什么 幼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是什么 公务员考什么科目 大专是否可以报考公务员 护师报考条件是什么 感恩节具体是几月几号 唐玄宗是什么人 过五关斩六将的经过 书籍推荐:《等待戈多》 书籍推荐:《铁皮鼓》 武则天是什么人 华佗是怎么死的呢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 黄巢起义的经过是什么 火烧赤壁的故事讲什么 文成公主进藏是什么样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词牌名是什么意思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哪个人 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 读书推荐:《红高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