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4 20:43:48
1、大刀会的结构是:大(独体结构)刀(独体结构)会(上下结构)。2、拼音是:dà dāo huì。3、注音是:ㄉㄚˋㄉㄠㄏㄨㄟˋ。4、词语解释是:大刀会Dàdāohuì。(1)清末民间的一个秘密社团,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反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大刀会[dàdāohuì]⒈清末民间的一个秘密社团,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反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英afolkclandestinemassorganizationintheQingDynasty。5、基础解释是:清末民间的一个秘密社团,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反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6、引证解释是:⒈清末民间秘密团体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16年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大刀会曾先后焚教堂、杀教士,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开端。大刀会曾发动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但亦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来对付农民的斗争。引清黄遵宪《三哀诗·袁爽秋京卿》:“初言义和团,本出大刀会。”李文清《转战荆江两岸》:“当地的土豪劣绅买通了大刀会来扰乱我们。”。7、汉语大词典是:清末民间秘密团体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16年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大刀会曾先后焚教堂、杀教士,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开端。大刀会曾发动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但亦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来对付农民的斗争。清黄遵宪《三哀诗·袁爽秋京卿》:“初言义和团,本出大刀会。”李文清《转战荆江两岸》:“当地的土豪劣绅买通了大刀会来扰乱我们。”。8、国语辞典是:一种清末民间的秘密会党。为白莲教的支派。西元一六年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大刀会曾先后焚教堂、杀教士,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开端。大刀会[dàdāohuì]⒈一种清末民间的秘密会党。为白莲教的支派。西元一六年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大刀会曾先后焚教堂、杀教士,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开端。9、辞典修订版是:一种清末民间的秘密会党。为白莲教的支派。公元一六年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大刀会曾先后焚教堂、杀教士,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开端。10、其他释义是: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以携带大刀而得名。活动于华北、江淮地区。大刀会反抗教会侵略势力,焚毁教堂,杀死外国教士,成为反洋教斗争的重要力量,是义和团运动的组成部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