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18 08:54:28
法律分析:如果证人证言中存在误解或误读,可以通过对证人的质证或其他证据加以证明,从而解释证言的真实含义。证人的意图、语境、口音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证言的准确性。如果证人无意造成误解或误读,应当给予恰当的解释和调整。同时,必须注意证言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以及证人的诚实和正直。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对证人作证不能确定其真实意思或者表意不清,应当对其进行质证,如果证明其证言有误,应当加以纠正或者排除。”。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十八条:“证据不能说明自己的含义或者需要解释的,应当由出示证据的当事人说明其含义或者由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有关机关解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