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26 19:05:45
南北朝时期,粽子的种类开始多样化,出现了掺杂肉、栗子、红枣和赤豆的杂粽,并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礼品。唐朝时,粽子的形状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甚至在日本的文献中有所记载。宋朝时期,粽子不仅口味多样,还成为了时尚的食品,诗人苏东坡曾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装材料从菰叶变为箬叶,食材也变得更加丰富,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口味。直至今日,每年端午节,中国家庭仍然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口味也随之不断扩展。北方流行小枣馅的北京枣粽,而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浙江嘉兴粽子尤为著名。端午吃粽子这一习俗,历经千年,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