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26 19:29:37
2.在修忍辱时,不应过于关注忍辱的外在表现,如自认为能忍或有所忍的程度,因为这容易陷入能所四相的束缚。3.当我们听到赞叹时感到高兴,听到诽谤时感到愤怒,内心就会产生波澜,这说明我们还未真正离四相。因此,应先逐渐修行,然后才可能达到猛利的境界。4.修行并非天生就有的能力,即使有顿根的人,也是因为过去世的修行积累。若想达到彻底的开悟,就必须通过佛法慢慢熏习。5.每天的修行中,我们需要念经。但单纯地念经而不理解其含义,效果会很小。对于经文的真正理解应该是圆融和深刻的,要将经义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境界中。6.修行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举心动念都是在修行。长期坚持,必定会有所成就。7.断除人我执很难,但凡事看淡一些,就能算是有进步。越淡薄,越自在,这也意味着我们逐渐放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