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26 17:29:40
2.成语“目瞪口呆”在汉语中广泛运用,其读音为“mù dèng kǒu dāi”,它通过描绘人的神态来传达一种情感的强烈程度,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补语,以表达说话人对于某事或某情况的反应。3.成语“目瞪口呆”的出处可追溯至元代,最初出现在无名氏的作品《赚蒯通》中,用以形容人物因恐惧而呆若木鸡的情景。4.与“目瞪口呆”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瞠目结舌”,后者同样用来形容人因窘迫、惊吓或理亏而说不出话来的尴尬状态,出自《夜谭随录·梨花》。5.另一个相关成语是“张口结舌”,其出自《庄子·秋水》,原指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后来多用来形容人因恐惧、慌张或理屈词穷而无法开口的情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