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04 00:33:28
1、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因为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赔偿额通常是受到的,而且原告不得主张“惩罚性赔偿”。2、有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往往忽视可得利益的丧失以及致残的赔偿。3、对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到经济发展、物价不断上升等因素,克服目前赔偿额偏低的状况。4、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应参照受害人近期的收入以及与其同等能力或受同等教育者的收入。5、对于受抚养者生活费的确定,应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或民政部门的救济标准。6、对于一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的潜伏性疾病(如狂犬病),受害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后的诉讼时效期间内仍然可以提出法律救济的请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