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03 01:17:29
法律分析。1、“逃逸”需对发生交通事故有明知;2、“逃逸”需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3、“逃避法律追究”应作广义理解,其不仅包括逃避应受到的责任追究,也包括逃避对伤者或财产的抢救义务。4、“逃逸”不限于在事故现场逃离,凡是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的行为,都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法律依据。最高人民下发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