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7-03 01:47:03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明知肇事,客观上要求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逃逸行为不能仅仅归结为逃避法律追究,而应考虑实际情况和立法本意。在特定情况下,如被害人亲属围攻或送医无效死亡后害怕家属报复而暂时躲避,肇事者并未逃避抢救和责任,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法律分析;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如下: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