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2-05-24 18:39:52
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有人建议,用“SSSDDD”作为日益增多的遇难船舶的门信号,但最终没有就此做出正式决定。会后有部分公司宣布,选用意思是“速来,危险”的“CDQ”作为船舶遇难信号,但这并没有在国际上推广开来。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上,有提议将“SOS”作为遇难信号,因为它在莫尔斯电码中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也很易懂。这一提议获得通过,但实际运用中尚未普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