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6 17:48:59
1、炮杖的拼音是:pào zhàng。2、注音是:ㄆㄠˋㄓㄤˋ。3、结构是:炮(左右结构)杖(左右结构)。4、基础解释是:即鞭炮。5、引证解释是:⒈见“砲仗”。6、网络解释是:炮杖即鞭炮(英文:firecracker)的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编炮”一直到“鞭炮”。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而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7、汉语大词典是:见“炮仗”。《汉语大词典》:炮仗(炮仗) 拼音:pàozhàng亦作“炮张”。即爆竹。《七修类稿·诗文二·除夕元旦词》引明沈宣《蝶恋花·除夕》词:“炮仗满街惊耗鬼,松柴烧在乌盆里。”《红楼梦》第五四回:“外头炮张利害,留神天上吊下火纸来烧着。”一本作“炮仗”。亦作“炮杖”。亦作“炮仗”。即爆竹。《三遂平妖传》第十八回:“楼房好似破灯笼,土库浑如铁炮杖。”《红楼梦》第五四回:“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我自小被炮仗吓坏了,往常听见放鞭炮总是护着耳朵的。”。8、其他释义是:1.见'炮仗'。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