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10-17 04:43:10
1、冒充类诈骗。冒充银行通过张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发送含虚假客服电话的短信,引导金融消费者转账、骗取密码或快捷支付短信、引诱进入钓鱼网站实施诈骗;冒充公司老总通过QQ、微信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冒充房东、供货商、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称因银行卡更换,要求将租金、货款、欠费资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冒充淘宝、航空公司、网店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所购商品缺货需退款,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2、利诱类诈骗。以中奖、购物退税、发放补助、高薪招聘、重金求子、低价购物、办理高额信用卡、提供考题、微信点赞、有偿刷信誉等为诱饵,通过网络、电话或短信等广泛发布信息,当有人员联系后,以需先交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体检费”等费用为由从而骗取资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