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5-10 16:09:46
法律分析。虚假合同是指一方使用欺诈手段使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下签订的合同,它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在签署合同前,应注意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虚构交易、不合理条款等情况。如果发现合同存在虚假情况,应及时维权,要求撤销合同并索取损失赔偿。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当事人订立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九条:合同一方因对方欺诈行为而受损失的,有权请求人民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第:经营者不得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方式,表示或者发布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功能、性能、用途、生产或者有效期、售后服务、商标等信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