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06-19 04:24:08
当大气的温度、湿度达到临界点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超过忍耐极限,就会出现意外。正因如此,政府出台了“高温关怀”制度,给予了城市相关劳动者如“错时避高温上班”、“高温停工不停薪”、“高温津贴”、分发“防暑降温品”等“高温权益”。从法律层面向记者分析介绍到,根据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那么高温补贴就应该属于强制性”;其次,《办法》还规定,“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补贴’”。因此可以看出,“补贴是补贴,物品是物品,他们之间不能互相冲抵。”。农民工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明确诉求,一旦遭遇不公平对待,可以向所在地的工会、人社等部门反映情况。协商未果的话,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