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27 22:12:18
《梁书·贺琛传》中也有记载,贺琛提到如果有人能够听闻并加以审视,这种戇愚的行为就会显现出来。此处的“戇愚”与“戅愚”同义,指的是不聪明或行为愚蠢。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潮州刺史谢上表》中也使用了“戇愚”一词,表示自己因为愚直而不知礼节,上表陈说佛骨之事,言辞有不敬之嫌,即使因此受罚,也认为是罪有应得。明代学者方孝孺在《与郑叔度书》之六中提到,自己虽然戅愚,但行事经历为郑叔度所熟知。这里再次提及戅愚,指的是愚直、不聪明。综合来看,“戅愚”在古代文献中多用来形容愚昧、愚直或不聪明的行为或性格。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某些特定行为或态度的不满或批评,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智慧和理智的追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