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12 04:46:40
关于《第五交响曲》是颂歌还是言不由衷的,争议一直存在。肖斯塔科维奇在引入大量外力来改变音乐本体时,使得声音本体与音乐目的性产生异化。作品的多处引用,如第一乐章引用《卡门》,三乐章的勋伯格《升华之夜》在俄罗斯的回响,以及四乐章引用《重生》歌词,都在探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作品中,降B音的角色十分重要。在四乐章的最后,音乐虽已进入D大调,但小号的突然吹奏降b,体现了作曲家个人强烈的主观意愿。这意在找回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被抛弃的降b,那个灰色的、注定被否定和抛弃的音符。这一举动使D大调的统一性被打破,个体与集体达成妥协,展现了模糊的调性,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开头的空五度相呼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