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19 01:56:01
2.“蓝蹉”体梵文起源于11世纪南印度,主要在北印度、孟加拉和克什米尔等地使用,但在印度本土并不流行。3.“蓝蹉”体梵文自13世纪经尼泊尔传入中国,开始在佛教中传播,尤其在藏传佛教中,其咒语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经典。4.季羡林及其弟子认为,永乐大钟上的梵文咒语主要分为种子字、曼荼罗、陀罗尼三部分,分别代表特殊的经文、教义和规范。5.印度梵文是独立起源的,属于印欧语系。18、19世纪,学者们发现古印度梵文与立陶宛等西方民族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最终提出了“印欧语系”的概念。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