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1-01 15:41:28
引证。1、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间》套曲:“花钿坠,懒贴香腮,衫袖湿,镇淹泪眼,玉簪斜,倦整云鬟。”。2、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箫无一件。”。起源。我国女性在脸部装饰上的习俗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例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脸上就有类似花钿的梯形状三排圆点装饰。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也在眼皮上方点了圆点。这一习俗至少在秦始皇时期已有文献记载。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中提到:“秦始皇备衫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这里所指的“五色花子”即为早期的花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