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20 00:21:23
霁蓝釉,也称霁青、积蓝釉、祭蓝釉,其名称的由来可能与古代对青、蓝、绿颜色概念的不清晰有关。霁蓝釉瓷器在元、明、清各代均有烧制,其中元代霁蓝釉瓷器的制作技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霁蓝釉瓷器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在约1280~1300度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其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这种瓷器被后人称为霁青,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与白釉和红釉并列,被视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霁蓝釉瓷器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色泽和制作工艺,还在于其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明代霁蓝釉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洪武朝开始,历经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各朝,均有烧制。尤其是宣德的霁蓝釉,非常名贵,与霁红、甜白并列为颜色釉瓷的三大名品之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