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4 20:51:44
滴血认亲这一方法在古代小说中常常被提及,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它的原理是认为亲子关系的血液能够融合,而非亲子关系的血液则不能融合。然而,实际上这种现象并非总是如此。据记载,滴血认亲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当时的鉴定方式是通过“滴血认亲”,即认为血液能够相溶者即为亲生。《南史》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曾是齐宫东昏侯的妃子,后被武帝看中入宫生下萧综。宫中怀疑其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后盗掘东昏侯墓,用自己血液滴在尸骨上,发现血液能渗入骨中,便半信半疑。随后,他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发现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从而坚信自己为东昏侯之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