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4 20:53:26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意味着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通纬·孝经援神契》中提到:“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则进一步解释:“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由此可见,古人对冬至的天文现象有着深入的理解。在冬至之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日出到日落时间大约为10小时左右。随着地球绕日运行,太阳直射地带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尽管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但由于地表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之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通常,“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为寒冷,因此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