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03 13:14:26
唐太宗李世民在627年改元为“贞观”,这一时期也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这个年号的由来并非李世民个人凭空想象,而是有所依据。《易经·系辞下》中有“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一句,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便是取自于此。南宋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贞,正也;观,示也。”因此,“贞观”以正示人也。二、君明则臣直,则国正。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励精图治,广招人才,善于纳谏,并且从谏如流。他多次召见魏征,询问自己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征都能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嘉奖、采纳。据统计,魏征在贞观时期共直谏了200多次,成为唐朝的第一谏臣。唐太宗还在朝堂上多次表示,自己若有过失,大臣们可以无保留地指出来。这种开明的态度使得贞观时期,敢于直谏的臣子不仅有魏征,还有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等人。三、征服东突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