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09 23:28:29
2.户籍制度最早在战国时期有所发展,秦国当时实施了五家为一保、十保相连的连坐制度。这种制度后来演变成了保甲制度的早期形式,其他诸侯国也有相似的实践。3.户籍的概念起源很早,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社为单位的书社制度,每25家为一社,户籍信息记录在版上。4.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如秦国通过上计制度,要求地方长官每年向国君报告境内的户籍和赋税情况。商鞅变法后,户籍管理变得更加严格,并与军事编组相结合。5.秦朝统一后,推行了黔首自实田的政策,将土地与户籍联系起来,户籍中记录了人们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信息,作为征税和征兵的依据。6.汉代对户籍的管理更加制度化,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户籍编制,称为“大比”,同时每年征税前会进行一次“小案比”以更新信息。户籍不仅是人口登记,还结合了土地和赋税信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