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05 22:52:50
“邑”这个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可以用来指代“同邑的人”或“乡邑中的人”,源自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邑人”一词描绘的是逃离战乱后聚居于世外桃源的人们。这个词语不仅表示同一县份的居民,也常用于强调地域的亲近关系,如同乡的含义。“邑”字在古代还有封地上的人这一特定用法,《易·比》中提到的“邑人不诫,上使中也”,这里的“邑人”是指领地上的居民。另外,它也出现在《左传》中,如“子木暴虐於其私邑,邑人诉之”,这里的“邑人”是针对子木私地上的乡亲们。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被称为“臣邑人”,表示他是当地出身的文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