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1 19:50:25
粥,在汉语中读作“zhou”,总共有12笔画,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中。它也被称为糜,是一种由稻米、小米、玉米或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状食物。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粥的存在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关于粥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书》,其中提到黄帝开始烹饪谷物制成粥。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是作为食物食用,到了2500年前,人们开始用粥来治病。《史记》中记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疗齐王的病。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提到了粥的药用价值,他说:“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不再仅仅是“食用”或“药用”,而是将两者高度融合,成为了具有人文色彩的“养生”食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