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2-17 02:28:17
1、责任人员。为普通民众。2、主观倾向。蓄意行为,损毁他人商誉与产品名誉为主导意图。3、侵犯对象。指触及个人或企业的商誉及商品名誉。4、实施方式。恶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危及他人商誉和产品名誉,给他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情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