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0-06 04:27:28
结论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导致社会风险增加,这表明在保证其不逃避法律责任的同时,需要确保其在等待审判期间不会对社会产生新的危害。这是司法机关在权衡多种因素后做出的决定,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的条文详细规定。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犯罪嫌疑人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以被取保候审:一是可能被判处轻刑如管制或拘役;二是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增加社会危险性;三是有严重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如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产生风险;四是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未结,仍需继续审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