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0-06 00:23:35
一贯钱,这个中国古代货币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意。在唐代及以前,一贯等于1000文铜钱,而到了宋代以后,这一比例降至770文。其中,唐代的开元通宝每贯重6斤4两,相当于现在的约25公斤,且其版别多样,从光背无文到钱背有纹饰,甚至加入钱局地名。唐代以后,虽然仍有铸造,但风格各异,如“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多用于纪念,后世也有仿造。在古代货币体系中,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并非固定,而是随着历史变迁而波动。例如,1两黄金在1600年可换8至11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后,一两白银价值从一千文铜钱上升到一千六七百文,甚至达到两千多文。因此,一贯钱在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也相应变化,一般来说,唐宋后的一贯相当于1000文至1500文铜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