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4-10-24 22:12:08
1、“不为最先,不耻最后”最早源自于《韩非子·喻老》和《淮南子·诠言训》,后来在鲁迅的《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又再次被诠释了一番。2、这则典故主要讲的是晋国有个很有名的驾驭能手叫王子期。有一次卿大夫赵襄子(真国国群的先人)向他学习驾车的技术,但学习没多久,就自以为很了不起了,便要同王子期比比高低。3、最先明确提出“不为最先,不耻最后”的还是鲁迅先生,不过他当时以国民劣根性的标签给以定义的。在鲁迅看来,“不为最先”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一种表现,认为“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