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2-11-14 17:29:08
1、阴刻线:指在玉器的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线段,有单阴线或两条并行的双刻阴线。汉代以前的阴线段大多极浮浅,由一段段短线连接而成,若断若续,这是砣具旋转轻起轻落形成的,一般称之为“入刀浅”、“跳刀”、“短阴刻线”。2、勾彻:按设计的花纹勾出浅沟形凸起线条叫“勾”,也称阳线,商代时常用。把一边的线墙磨出一定的形体叫“彻”,西周时为单彻,即一面斜入刀,另一面为阴刻线,也产生阳文凸起的效果,俗称“一面坡”。3、隐起:在线条或块面外廓略减起,形成隐约凸起,触之边棱不明显,红山文化即采用。4、高浮雕:挖削底面,形成立体图形,并加阴线纹塑形,始于战国,明清时流行。5、圆雕:立体造型人物、立兽等,红山文化及商代玉器中经常出现此类的玉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