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10:05:01
1、避强击弱的注音是:ㄅ一ˋㄑ一ㄤˊㄐ一ㄖㄨㄛˋ。2、拼音是:bì qiáng jī ruò。3、词性是:成语。4、基础解释是: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而专拣疲弱的打。5、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而专拣疲弱的打。引唐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謨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6、综合释义是: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而专拣疲弱的打。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7、汉语大词典是: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而专拣疲弱的打。唐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8、出处是:见“避强击惰”。9、其他释义是: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而专拣疲弱的打。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