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10:05:43
1、避罪的拼音是:bì zuì。2、注音是:ㄅ一ˋㄗㄨㄟˋ。3、结构是:避(半包围结构)罪(上下结构)。4、基础解释是:避免获罪;惧怕获罪。谓犯罪者逃避惩处。5、引证解释是:⒈避免获罪;惧怕获罪。引《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⒉谓犯罪者逃避惩处。引《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国之宝也。”何延锡注:“退岂避罪也,见其蹙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宋苏轼《杂纂》:“去亲戚家避罪--怕人知。”。6、网络解释是:避罪【释义】: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7、综合释义是:避免获罪;惧怕获罪。《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谓犯罪者逃避惩处。《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国之宝也。”何延锡注:“退岂避罪也,见其蹙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宋苏轼《杂纂》:“去亲戚家避罪--怕人知。”。8、网友释义是:【释义】: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9、汉语大词典是:(1).避免获罪;惧怕获罪。《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汉书·董仲舒传》:“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却在侧边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谓之作福不如避罪。’”(2).谓犯罪者逃避惩处。《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何延锡注:“退岂避罪也,见其蹙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宋苏轼《杂纂》:“去亲戚家避罪--怕人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