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04:31:03
1、大司徒的结构是:大(独体结构)司(半包围结构)徒(左右结构)。2、拼音是:dà sī。3、注音是:ㄉㄚˋㄙㄊㄨˊ。4、词语解释是: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大司徒[dàsītú]⒈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5、引证解释是:⒈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6、网络解释是:大司徒大司徒是西周时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职。其主要职务,《周礼·地官司徒上》:“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即总掌均平土地;区别各地物产,划分土地等级,制定赋税的征收与管理。7、网友释义是:大司徒,古代官职名。其职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8、汉语大词典是: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9、国语辞典是:职官名。周代为掌教化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大司徒[dàsītú]⒈职官名。周代为掌教化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引汉·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10、辞典修订版是:职官名。周代为掌教化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汉.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