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05:03:11
1、於菟的拼音是:wū tú。2、注音是:ㄨㄊㄨˊ。3、结构是:於(左右结构)菟(上下结构)。4、基础解释是:(名)古代楚人称虎。5、引证解释是:⒈虎的别称。引《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陆德明释文:“於,音乌。”《汉书·叙传上》作“於檡”,颜师古注:“檡,字或作‘菟’。”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明陶宗仪《辍耕录·朱张》:“左右僕从皆佩於菟金符,为万户、千户。”鲁迅《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6、网络解释是:於菟“於菟”是一古词,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辞海》:“於菟,虎的别称”。《辞源》中解释:今湖北省云梦县址古称於菟。与这一称谓有关的故事中讲述,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一地方,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其名谷於菟(ɡòuwūtú)谷,通“㝅”,哺乳。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谷於菟意思是“虎乳育的”。因而这地方被称为於菟。7、综合释义是: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陆德明释文:“於,音乌。”《汉书·叙传上》作“於檡”,颜师古注:“檡,字或作‘菟’。”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明陶宗仪《辍耕录·朱张》:“左右僕从皆佩於菟金符,为万户、千户。”鲁迅《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8、国语辞典是:春秋时楚人称虎为「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於菟[wūtú]⒈春秋时楚人称虎为「於菟」。。引《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9、辞典修订版是:春秋时楚人称虎为「于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10、辞典简编版是:→虎。11、其他释义是:1.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