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03:43:07
            1、大戎的注音是:ㄉㄚˋㄖㄨㄥˊ。2、拼音是:dà róng。3、结构是:大(独体结构)戎(半包围结构)。4、词语解释是:1.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2.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3.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大戎[dàróng]⒈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⒉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⒊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5、基础解释是: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6、引证解释是:⒈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⒉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⒊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引《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杜预注:“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7、网络解释是:大戎大戎,读音dàróng,汉语词语,一指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一指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也指古族名。8、汉语大词典是:(1).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2).唐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3).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杜预注:“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9、国语辞典是:大的兵车。大戎[dàróng]⒈大的兵车。引《史记·卷六〇·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句下南朝宋·裴骃·集解:「元戎,大戎,谓兵车也。」⒉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戎人的一支。春秋时约分布于今山西省太原附近,晋文公重耳的母亲即来自该族。10、辞典修订版是:大的兵车。《史记.卷六零.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句下南朝宋.裴駰.集解:「元戎,大戎,谓兵车也。」也称为「元戎」。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戎人的一支。春秋时约分布于今山西省太原附近,晋文公重耳的母亲即来自该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