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04:15:58
1、西施舌的结构是:西(独体结构)施(左右结构)舌(上下结构)。2、拼音是:xī shī shé。3、注音是:ㄒ一ㄕㄕㄜˊ。4、引证解释是:⒈贝类动物名。肉白,形似舌,味极鲜美。引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梅都官》:“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吕居仁有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5、网络解释是:西施舌(海产壳类)西施舌,别名车蛤、土匙、沙蛤,为蛤蜊科动物,沙蛤有一种名叫“西施舌”的菜式,是一种叫“沙蛤”的海产壳类做成的。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6、综合释义是:贝类动物名。肉白,形似舌,味极鲜美。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梅都官》:“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吕居仁有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状似蛤蜊而较长,足突出,如人舌,肉鲜美可口。产于海岸沙中。也称为「沙蛤」。7、汉语大词典是:贝类动物名。肉白,形似舌,味极鲜美。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梅都官》:“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吕居仁有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8、国语辞典是: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状似蛤蜊而较长,足突出,如人舌,肉鲜美可口。产于海岸沙中。西施舌[xīshīshé]⒈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状似蛤蜊而较长,足突出,如人舌,肉鲜美可口。产于海岸沙中。9、辞典修订版是: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状似蛤蜊而较长,足突出,如人舌,肉鲜美可口。产于海岸沙中。也称为「沙蛤」。10、英语是:coelomactra antiquata。11、其他释义是:1.贝类动物名。肉白﹐形似舌﹐味极鲜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