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时长:00:00更新时间:2023-07-15 12:31:06
1、儒臣的结构是:儒(左右结构)臣(独体结构)。2、拼音是:rú chén。3、注音是:ㄖㄨˊㄔㄣˊ。4、词语解释是:1.汉称博士官为儒臣。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儒臣[rúchén]⒈汉称博士官为儒臣。⒉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5、引证解释是:⒈汉称博士官为儒臣。引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⒉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引《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大中时,党项羌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宋陈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清昭槤《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辽、金、元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6、网络解释是:儒臣儒臣,汉语词汇。7、释义是:1、汉称博士官为儒臣。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8、综合释义是:汉称博士官为儒臣。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大中时,党项羌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宋陈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清昭槤《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辽、金、元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儒臣[rúchén]古称博士官曰儒臣。汉、扬雄〈博士箴〉:「儒臣司典。」;明、刘因〈张燕公读书堂〉诗:「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促。」。9、汉语大词典是:(1).汉称博士官为儒臣。汉扬雄《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大中时,党项羌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宋陈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复雠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清昭梿《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辽、金、元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10、其他解释是:古称博士官曰儒臣。汉、扬雄〈博士箴〉:「儒臣司典。」;明、刘因〈张燕公读书堂〉诗:「济济唐开元,儒臣相伯促。」。
查看详情